JN SPORTS近日,花旗研究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,英伟达将占据AI芯片市场“至少90%”的市场份额,AMD位居第二,报告中还将如今AI芯片市场格局与十年前英特尔和 AMD 在服务器市场的竞争进行类比。当时英特尔凭借更好的性能和生态系统,占据了服务器市场的 90% 以上份额,而英伟达也正在AI 芯片市场上重演英特尔的辉煌。英伟达的辉煌也从侧面印证了市场对AI芯片的需求愈发旺盛,
随着AI应用的普及和成效开始凸显,国产AI芯片正迎来全面爆发和增长,多家AI芯片独角兽也将慢慢浮出水面。那么国内AI芯片厂商又发展如何呢?目前国内AI芯片公司主要有三个梯队,第一梯队是已经拥有成熟的产品体系,并具备商业化应用和量产能力的公司,主要代表有海光、寒武纪江南、华为等江南。
海光的DCU产品深算系列采用 GPGPU 架构,兼容“类 CUDA”环境,具备丰富的软件生态,而且是国内唯一具有全精度计算能力的AI芯片。目前深算一号已实现商业化应用,很多指标也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。同时海光正积极推进深算二号的量产,并持续以GPGPU架构,以自主设计思路推进深算三号的研发迭代。
寒武纪采用ASIC架构,面向云、边、端三大场景分别研发了三种类型的芯片产品。同时还打造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,试图通过打造相关配套软件工具链,来建立统一的软件生态。虽然寒武纪的产品在市场中获得一定认可,但由于产品性能表现不佳、软件工具链积累不足,生态基础匮乏等问题,导致寒武纪目前的商业化路径并不明朗,至今仍陷于亏损困局。
华为昇腾则采用了NPU架构,至今已推出昇腾310和昇腾910两款AI芯片。其中最新推出的昇腾910作为一款高性能AI芯片,在低精度算力上的性能与功耗表现都十分优秀。但昇腾910目前和华为自身软件生态属于强捆绑关系江南,导致其过于依靠华为深度优化和代码移植,对通用性场景的支持略显不足,尤其是无法支持大模型训练普遍采用的32位浮点精度计算。
第二梯队则包括,燧原、昆仑芯、天数、壁仞、沐曦等近几年成立的初创企业,这几家厂商正在AI细分领域积极开拓,部分企业已成功发布AI芯片,前行之路较为广阔。而第三梯队的龙芯、景嘉微则正在迈出布局AI芯片产业的第一步,试图抓住AI时代的发展机遇。
作为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核心市场,AI芯片的行业价值难以估量,而未来随着AI芯片技术的逐渐成熟,其作用也将从人工智能逐步扩散到各类终端、云端等领域。因此国内AI芯片产业虽然当前相比国际巨头仍有一定差距,但相信随着国内厂商在研发领域持续投入,这份差距将被逐渐缩小,并在未来中国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本文为推广信息,不代表本号观点,如有违规、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